各方代表在媒体面前说话都很客气,措辞也小心翼翼,但传递出来的信息却是冷冰冰的——停火协议的前景并不明朗,妥协显然还不在讨论范围之内。
三方会谈
这轮谈判的独特之处在于,三方并没有真正坐到一起。
乌克兰坚决不想和俄罗斯正面接触,而美国则尝试通过分别与乌克兰和俄罗斯进行沟通来进行协调。但很明显,这样的“单线对话”根本无法应对根本性的问题。
乌克兰方面在会后态度蛮积极,表示自己支持全面停火,但却把责任推给了俄罗斯,觉得好像是“单方面的事”。
俄方的态度显得比较慎重,他们虽然承认谈判不容易,但还是觉得这是“有益的交流”。从这些说法来看,双方虽然还保持着沟通,但信任的基础早就破裂了。
实际上,谈判之所以陷入死胡同,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那一成不变的问题——领土归属。
俄罗斯反复强调,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已经“依法”并入俄罗斯联邦,这个立场是没有任何讨论余地的。
乌克兰对于任何一寸领土的让步都看作是“民族尊严的丧失”,他们的基本谈判立场就是要求俄罗斯军队全面撤离,并恢复到战前的边界。
在这种针锋相对的情况下,不管外部势力怎么劝说,也只能达成一些“战术性停火”的协议,对和平结束战争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。
在这次谈判中,美国的角色相当微妙。
美方一方面想借停火来减轻外部压力,争取一些战略空间;另一方面,又不敢在领土问题上对乌克兰施加过大的压力,生怕在欧洲引发更棘手的政治问题。
特朗普政府之前很是自信,声称只有他能“收拾普京”,可如今的局面却给了他一个响亮的巴掌。
普京没给面子,泽连斯基也不妥协,华盛顿的来回斡旋最后变成了一场尴尬的外交秀。
眼瞅着自己在美俄乌三角关系中难以找到解决办法,特朗普的团队不得不想出新的办法。
于是,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,忽然冒出了几个颇有意思的人物。
共和党参议员戴安斯、特朗普阵营内政界的重要人物,还有黑石集团的董事长苏世民——这可是特朗普四十年来的商业挚友,同时在其政商关系里,苏世民的角色也颇具分量,算得上个“影子顾问”。
他们的到来,显然不是随便走一趟,而是在试探中方在俄乌冲突中接下来的打算。
这个时间点选得真有意思。自从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,在乌克兰问题上可谓是进退两难,不但没能和俄罗斯实现和解,反而因为援助停滞,导致乌军战力受到了大幅度削弱,尤其是在库尔斯克战线上遭遇了重大挫折。
俄罗斯方面可谓是稳扎稳打,巧妙利用手中有限的资源保持了战场的主动权。在外交上,他们的策略更加灵活——不是彻底拒绝谈判,反而还在积极争取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来介入调停。
在某种程度上,俄罗斯已经明白,借助“去美化”的多边机制,或许能更顺利地为自己争取一个体面的“停战”。
南方国家开始行动了。
就在美俄谈判陷入困境之际,中国在纽约召集了包括巴西、南非、土耳其等16个国家的代表,举行了关于乌克兰问题的“和平之友”会议。
这次会议虽然低调举行,但实则向全球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:乌克兰危机的解决,不能再让西方一言堂,更不能轻视“全球南方”的意见。
与会人员普遍感到,战争已经接近了极限的拐点,如果不赶紧介入,推动政治解决办法,肯定会造成更大范围的地缘动荡。
要特别强调的是,中国没打算“接盘”西方斡旋失败后的残局,而是重申了一贯的立场:不是冲突的当事者,也不是引发战争的一方,但愿在大国的责任下,发挥出建设性的作用。
与会各国也都强调,今后的调解得考虑到所有相关方的核心关注点,不能搞那种“赢家通吃”的强硬方案,更不能只顾一方的要求。
实际上,这正好是对现在美国式调解方式最明显的否定:太过单一,缺乏平衡感。
这一“不公”的调解方式,使得俄乌两国之间的信任降到冰点,和平的道路显得越发漫长。
美国一直没把乌克兰人民的心声放在心上,反而把泽连斯基当作了一个战略棋子,根本没把他当成平等的合作伙伴。与此同时,对俄罗斯的要求也是轻描淡写,只是一味地寄希望于“制裁来压倒对方”。
结果乌克兰越来越孤立,俄罗斯则寸步不让,而美国一直在旁观,却又想要操控局势的发展。
这就是中方和“和平之友”机制所强调的重要问题——调解的角色不能缺失,更不能错位。
要是方案没法兼顾俄乌双方的根本利益,就算勉强签了“停战书”,也不过是把未来的冲突延后几个月或者几年罢了。
那种和平,不仅无助于解决眼前的问题,还会成国际社会又一个笑话。
当然,中国也没急着介入这场注定复杂的战争游戏。正如王毅外长所说,“我们不是局中人,不会被局里的事情束缚手脚”。
现在,中国的首要任务还是稳住周边局势,保护国家的战略利益,绝不会随便当美西方的“危机处理者”。
不过,当多边机制真正运转起来,联合国、全球南方国家以及欧洲的力量愿意一起面对现实时,中国自然会成为“和平推动者”。
现在看来,俄乌冲突正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。
战场上的“胜负”越来越不容易界定,同时在外交场合的力量对比也悄然发生了变化。
虽然美方还有一些掌控权,但他们单方面调解的能力已经大幅下降。
在这个关键时刻,谁能促成一次真正公正的对话,谁能为和平开辟新道路,都会直接影响未来欧洲的局势,甚至可能改变全球的格局。
从东欧的战火纷飞,到联合国的频繁会议,再到中国低调的多边外交,一场看似平静却暗藏斗智斗勇的较量正在悄然进行。
而中国的角色,也许就像那句老话说的——不声不响时就算了,一旦出手,便是惊艳四方。